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动态 -> 正文

探工业遗址 访工业企业 植工业精神——巡礼陕西工业文化90年实践活动

时间:2023-10-11 浏览量:

工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富国之源,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文化和工业精神,对推进新型工业化,支撑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意义重大。大国重器看陕西,从国宝“何尊”青铜器、申新纱厂窑洞工厂纺织业到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陕西诸多工业在一定时期内代表着全国的最高水平,不断地助力地市制造业发展的新动能。2023年8月20日-25日,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汪永平教授带领“巡礼陕西工业文化90年”思政教育专项实践队16人赴宝鸡、西安两地共11处工业遗址和工业企业开展实践研学,回眸陕西工业90年发展峥嵘岁月,感悟一代代陕西工业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勇拼搏、锐意进取、爱国敬业、无私奉献等丰富的精神面貌。

宝鸡长乐塬抗战遗址公园和青铜器博物馆

8月20日上午,实践队在历经3个半小时的行程后来到实践第一站---宝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宝鸡市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开展调研实践活动。

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区的正北,曾是1938年民族企业家荣氏家族创办的申新纺纱厂旧址。这个工业遗址,见证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奋斗和付出,是抗战时期工人们为国家胜利不懈努力的历史见证。从窑洞车间到生产车间,实践队一一探访,深切感受着那段厚重的时光。

窑洞车间,是全国最大的抗战时期窑洞车间之一,被林语堂誉为“中国抗战工业奇迹”。在绿植覆盖的厚厚洞顶下,窑洞工厂如山字形梯田般展现,直观而简洁。窑洞内,水池中清澈的泉水,见证着那个时代工人们的智慧。窑洞内部,设备、细纱机、纱锭等实物遗存,全息投影技术还原着工人们的辛勤劳作,让师生们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当年的生产场景。

不仅如此,纵洞中的照片墙展示着抗战时期的工作人员信息,融合现代元素,独具纪念意义。窑洞车厢模式的纵洞,将时光拉回宜昌前往宝鸡的列车上,生动还原了宝鸡“火车拉来的城市”的历史画面。

洞中交通道、储水窖、棉条洞、吸尘塔、避让拐洞及通风孔等一系列科学设计的设施,构建了一个交错纵横的系统,以实物、文献、多媒体等形式,展示了内迁历史、申新纱厂历史、工合运动以及宝鸡工业发展的精彩历程。

接着实践队来到了申新纱厂办公楼,这座砖木结构的建筑兼具中西风格,历史悠久。楼门中央的圆柱形柱子将门户划分得分明,楼门上方墙壁醒目地写着“福新申新大楼”六个大字,映衬出浓郁的历史氛围。建于1942年的这栋楼,外观呈上下二层的结构,中间高,两边低,呈现出精致的轴对称布局,而楼内部的八角窗、木地板和灰白色调,则传承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

在申新纱厂办公楼内,历史和现实交织,楼内展览着丰富的历史资料,从厂长室到经理室,每一个房间都鲜活地还原了抗战时期工厂管理的场景。特别引人瞩目的是一间小小的地下室,其中摆放着沉甸甸的历史记忆。从1918年发行到最终1979年结束,摆放着不同时期、不同名称的币券,其中包括了1935年的国币券,1940年的孙中山像法币券等,这些币券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承载了人民的情感和记忆。

这个行程,实践队员深刻领略了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魅力。在这里,大家不仅看到了抗战时期工人们的勤劳和奋斗以及企业家的爱国与担当,更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精神。这将继续激励着我们,传承抗战精神,勉励我们在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

8月20日下午,实践队来到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宝鸡青铜器博物馆位于宝鸡市中心,是中国著名的专业博物馆之一,也是我国第一座以“青铜器”命名的青铜文化专题博物馆,馆内陈列了大量珍贵的青铜器藏品,涵盖了中国古代的多个历史时期。

踏入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实践队员们依次参观了各个展厅。首先,来到了“青铜器之乡”展厅,眼前呈现出一幅窖藏出土青铜器的壮观景象。这个展厅将大量宝鸡青铜器汇聚一堂,将这段辉煌的历史浓缩在同一时空中。接着,实践队踏入“周礼之邦”展厅,展览通过对周礼的追溯和阐释,向观众展示了周公礼制下的社会生活形态,呈现出尊卑有序的主流社会生活。随后,实践队来到“帝国之路”展厅,感受着一场民族历史的兴衰之旅,身临其境地体验着古代帝国的光辉与辛酸。最后,实践队进入“智慧之光”展厅,目睹了青铜器动物世界以及国宝折觥的绝美展示,领略着青铜器造型与纹饰的独特艺术神韵。四个展厅汇聚了宝鸡地区出土的商周青铜器1500多件,包括何尊、逨盘、秦公镈等百余件国宝重器。

在领略了基本青铜器陈列后,实践队员们来到二楼,进入专题展览区。他们参观了“对镜贴花黄——古代铜镜与时尚生活展”、“陶语诉春秋——古代陶瓷与文化生活展”、“明月照琼琚——古代玉器与艺术生活展”三个专题展览。这些展览不仅是对基本陈列的延续和补充,更深层次地解读了宝鸡地域文化。实践队员们对青铜文化所散发的魅力深感惊叹,再次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强化了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这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师生们近距离感受了陕西工业文化的历史厚重,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工业精神的理解和传承。古代青铜制作工艺的陈列,展示了陕西作为古代冶炼之乡的荣光。学生们在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勤奋中,感受到了精湛工艺背后的工业精神。而在现代工业的展区,丰富多样的实物和现代科技的投影,展现了陕西工业的现代面貌。从青铜时代的铸造技艺到现代工业的创新,陕西在工业史上的璀璨光辉仿佛一幅幅画面串联起了历史的延续。这次实践活动也将激励着青年学子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将实践中领悟到的知识和情感融入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为陕西工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用实际行动诠释工业精神的永恒魅力。

红光沟航天精神纪念园

8月21号上午,队员从宝鸡市渭滨区出发,经过了弯弯延延的100多公里山路,终于在11点左右来到了航天六院旧址-红光沟航天精神纪念园。

下午1时,实践小队在导游的引领下来到了067基地,首先参观的是067所的指挥中心,以往的指挥部里而今陈列的红色印记依然依稀可见当年科学家们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

通过第一个展厅“三线伟业”,同学了解到在党和国家三线建设的号召下,这所“进山、分散、隐蔽”的火箭发动机研究所就此应运而生。在这个国家投资两千亿、耗费人力几百万人的宏伟建设中,三线建设的基地遍布全国各地。通过波澜壮阔的067基地布局的地图,实践队员们渐渐了解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第二个展厅志在青山,队员们了解到红光沟先前那艰苦卓绝的环境以及老前辈们在这种艰难困苦的环境下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与许身于国的强大决心,大家了解到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人民在国家需要下所表现出的前赴后继的气概。

第三个展厅攻坚克难,展厅里陈列着大大小小的器械产品,精密复杂的零件让大家为祖国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豪,也为那些冒着艰难困苦的工作人员感到敬佩,这才是当代青年应当效仿的精神楷模。

第四个展厅科学管理,墙上挂满了那些伟大科学家的照片,每一张都透露着中华民族的脊梁,每一张都是青年人的精神图腾。

第五站辉煌成就中,实践队员们见识到了国家自主研发的常规液体火箭发动机,这颗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破茧成蝶,成为我国科学史上的一颗新星。

随后师生跟随解说员参观了红光沟指挥部的文娱中心,并且学习了张贵田院士的家国情怀。

离开指挥部实践队一行驱车前往红光沟各处布局建设,重点参观了201洞,这座6052平方千米的山下洞穴。

在讲解员的解说下,大家了解到了这座洞穴的历史,为了躲避美国轰炸机的轰炸与侦察机的侦察,这座洞穴被隐秘的建设在潮湿而又阴暗的大山里,受着极其严密的管控。

洞穴环境又冷又潮湿,诞生出了许许多多艰苦卓绝的英雄人物。解说员讲解的英模杨敏达的故事栩栩如生,展馆里陈列的报纸勋章数不胜数。

随后师生们参观了火箭发射的仿真视频,恢宏壮阔的气场征服了实践小队的每一位成员。

紧接着讲解员给大家讲解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史,并且讲述了“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探月精神与北斗精神。师生们参观了一比一还原的宇航员舱室,并且来到了模拟的月表模型,在这里大家目睹了仿真的嫦娥二号,通过vr眼镜,探索了宇宙的奥秘。实践队员继续参观了张贵田院士的住所,简陋的陈设更是印证了张院士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通过参观著名的“厕所实验室”,明白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的真正含义。

中国工合纪念馆和灵官峡铁路博物馆

8月22日上午,队员们来到中国工合运动纪念馆,开始了又一天的实践行程。

中国工合运动纪念地主要是为了纪念工合运动这段历史。1939年到1945年路易·艾黎和乔治·何克在双石铺开展了工合运动,创办了培黎学校,先后建立了23个合作社,成立医院和招待所,使得凤县第一次燃起了现代工业文明之光,为工合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能力的优秀人才。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克服困难、立足实际、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象征,充分体现了“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凤县也因此被誉为“工合的天堂”“工合事业实验中心”。

在陈列馆内,队员们怀着崇敬之情,步入了中国工合运动纪念地的大门。这片圣地承载着中国革命历史的丰富记忆,队员们面对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仿佛与过往的岁月进行了一场时空对话。这些展品,是那段历史的珍贵缩影,是革命者们为国家和人民不懈努力的见证。这些照片中的每一张脸庞,都是铁汉柔情,都是为理想和信仰不懈奋斗的勇士。每一件文物,都诉说着中国工合运动的艰难历程和英勇斗争,让队员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动荡与激情。

实践队成员们在参观中积极与工作人员交流,详细了解中国工合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刻领悟中国工合运动对于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工业文化的深远影响。一幅幅图片,一个个雕像,一件件实物,为师生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历史场景,讲述一个生动的历史故事。队员们在聆听和观看中,领悟每一个故事背后的情感和信念。这种深度参与让大家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工合运动对于中国抗战史和中国工业文化的深远影响。

随后,实践队员们参观了路易·艾黎和乔治·何克的旧居。这个古朴得接近荒芜的地方,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国际友人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与献身精神。

上午11点,实践小队来到了灵官峡铁路遗址公园,这里纪念的是宝成铁路的建设,一篇文章《夜走灵官峡》书写的便是这里。

实践队进入了灵官峡的文化体验馆,狭长的体验馆里放映的是建设宝成铁路的珍贵影像,修建宝成铁路遗留下来的工具今天依稀可见,英雄人物的蜡像栩栩如生,人工绘制的图纸文件精密表达了艰苦年代工程师们的伟大构想,火车厢一般的体验馆构造也映衬了宝成铁路的文化主题。

此次灵官峡参观让实践队员们领略到了那些在艰难困苦岁月中成长的伟大科学家、工程师乃至老百姓们,用血肉之躯为中国人民建设了新的长城。新时代大学生应当秉承他们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接过他们的接力棒,走好青年一代的长征路。

航天六院和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8月23日上午,实践队前往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航天液体动力展示中心”参观学习。航天液体动力展示中心位于航天六院液氧煤油发动机新区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园区内,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展示中国航天液体动力发展历程、发展成就的综合性展览馆。实践队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从序厅向内观摩,依次参观了宇航产品展区、核心能力展区、产业发展展区、历史文化展区等7个展区。展区内陈列的各式液体动力发动机模型与零器件,不仅仅是一代代航天工业人的心血,更是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大国重器,工匠精神”,航天工业蕴藏着中国人最浪漫的诗意、最炙热的精神。在实地的参观与讲解员的详细介绍中,队员们了解了几代航天动力人为液体动力事业艰苦奋斗、创新超越的发展历程,真切感受到他们发扬航天精神、矢志航天报国的美好情怀。

下午3时,实践队一行前往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由卫测中心讲解员带领实践队员以及汪永平、金鑫两位指导老师至卫测中心模型陈列馆进行参观。讲解员首先讲述了近几十年来我国在建设人造卫星的过程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在现场,大家看到了东方红一号模型等比例模型,东方红二号卫星实体,地面卫星测控站的沙盘,长征系列火箭模型等。其中,东方红二号卫星为实物陈列,实践队成员们情不自禁纷纷向前感受东方红二号卫星,在时空交错中仿佛看到了老一代航天人们彼时的模样。通过参观学习,队员们深切感受到老一辈航天人在响应毛泽东同志“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下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而在新时代西安卫测中心所倡导的“爱党报国、精测妙控、制胜太空、创新超越”航天测控精神,更是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一代又一代“牧星人”所缔造精神之魂的真实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陕西要实现追赶超越,必须在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此次社会实践,队员们通过实地参观学习,深刻感受到陕西工业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受鼓舞,信心倍增,纷纷表示会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投入更多热情,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贡献智慧,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西安电影制片厂和隆基绿能科技有限公司

8月24日,实践队前往西安电影制片厂和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观调研。

实践的第一站来到了西安电影制片厂。在解说员的带领下,大家走过“星光大道”,看了一座又一座的雕塑和奖杯,仿佛见证了中国电影从西安走向全国,从全国走向世界的光辉历史。随后,全体师生在电影胶片工业馆,参观学习了胶卷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修复工艺。在电影艺术博物馆,依次参观了老爷车展厅、黄包车展厅、服装道具区、电影胶片收藏库、大话西游奇妙区等展区,同时体验了电影配音、拟音、绿幕拍照等有趣的电影技术。最后,实践队来到了西影的艺术档案馆,这里珍藏了十余万本电影艺术档案,涵盖了西影上百部电影的生产环节,是西影人创造的集体智慧结晶,也是研究西部电影辉煌历史的艺术宝库。通过这次沉浸式电影文化体验,同学们更加深刻地感悟到了老一辈电影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传承优秀文化的执着追求和对待艺术精益求精的匠心品质。

下午,实践队来到了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太阳能科技公司,以“善用太阳光芒,创造绿能世界”为使命,秉承“稳健可靠、科技引领”的品牌定位,聚焦科技创新,构建单晶硅片、电池组件、工商业分布式解决方案、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氢能装备五大业务板块。

首先讲解员向实践小队简单的介绍了隆基绿能公司,展示了国家乃至世界对于清洁能源的需求,并通过动画展示了目前高污染高排放的能源产业对地球的污染。随后讲解员向实践小队成员展示了隆基绿能光伏电池的制作过程。

隆基绿能光伏电池的工艺过程实质上是隆基公司发展的过程,而隆基公司的名字则来自兰州大学校长,当时的隆基创始人深深被隆基先生的事迹所打动,在此精神的引领下,隆基公司才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同时,隆基公司直至今天也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目标,在为全球清洁能源服务的同时依然有许多员工坚守一线,造福当地百姓。最后,讲解员向实践队员们展示了科学家对于未来能源的预测,并着重讲解了公司产业的规划设计。

西安老钢厂和际华3511

25日,实践队来到了西安市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该园区以“旧厂房,新生命”为开发理念,完成了自身的旧工业遗存改造任务,成为全国旧工业遗存改造再利用的优秀代表园区。这里依托“工业遗存”,以“设计创意”为主题,在保留老工业厂房特色建筑的基础上,融入艺术、时尚、创意等元素。同时借势而为,就地取材,展现出淋漓尽致的工业之风。漫步在青砖小道上,大家更能体会到老钢厂作为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空枢纽,不仅很好地完成了保留时代记忆的历史使命,并且正在不断融入西安城市建设,逐渐成长为西安独特的城市气质与灵魂。

下午,队员们来到了叁伍壹壹文化创意产业园,这里原址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五一一工厂,为军需工业和陕西改革开放初期的出口创汇作出过重要贡献。在主业搬迁后,叁伍壹壹通过对工业遗产建筑的活化设计与更新再造,形成了花鸟鱼市、美食、萌宠、文创的主要板块组成,先后获得中国城市更新大奖、西安夜间经济示范街区等奖项。这里在老厂房中营造出“过去”与“未来”的时空交织感,并伴随着精致文艺的建筑空间、自由交互的社交平台和包裹着人情味、生活味的消费场景,不仅仅让工业遗址“活”了过来,也带给慕名而来的实践队全体师生超乎想象的趣玩体验。叁伍壹壹文化创意产业园为工业遗址的转型升级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范式,验证了“生活美学注入城市商业”这一改造路径的可行性以及“修旧如旧,保护再利用”这一理念的可推广性。

六天的实践活动引导同学们研学陕西工业发展 90 年的曲折历程,探求陕西工业人所体现出的“工业精神”。具体包括抗战时期陕西工业发展的筚路蓝缕和举步维艰、50-60 年代陕西工业发展的艰难曲折及新时代陕西工业发展的历久弥新与辉煌再现。队员们理解了中国人民在战乱年代的“极限处境”下所体现出的坚强不屈的顽强拼搏精神,在 50-60 年代面对孤立隔绝与封锁环境所体现出的无私奉献与坚韧持守的高尚境界,以及改革开放后陕西工业人所体现出的创新求索与奋进拼搏的进取意志。一部陕西工业发展史,就是一首中国人民战胜外来侵略,追求国家独立与民族富强、逐梦建立中国式现代化的悲壮史诗。

图文:“巡礼陕西工业文化90年”思政教育专项实践队

审核:李刚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2023学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答辩会顺利举行

下一条:齐“新”协力,共启“研”途,马克思主义学院研会招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