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原所长、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孙中山研究会会长汪朝光研究员,受我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邀请,做客翱翔名家讲堂,以《历史时空中的中华民族复兴:近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多维审视》为题,为与会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和一堂深刻生动的大思政课。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汪永平教授主持,学院党委书记蒲传新介绍了汪朝光研究员的工作履历和学术成就。
汪朝光研究员在全球史的视野下,融合世界史和中国史,环顾世界、心怀祖国,多维度地考察了历史时空中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命题。纵向的时间维度,讲座选取洋务运动和抗日战争,对比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凸显了把握重大历史节点和机遇的重要性。横向的空间维度,讲座梳理了中国历史上地方分离与国家统一的历史脉络,凸显了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在天时地利兼具的前提下,人和的因素就异常重要,讲座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主义浪潮的兴起,孙中山和顾维钧等重要人物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对近代中外关系的型塑三个方面着重讨论了中国人民在近现代历史上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能动性。
综而论之,汪朝光研究员认为,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从以中国为主体的中外关系出发,在多维的观察角度下,呈现出多样化的情景,走过了一个由低向高的历程。中国既有被动应对失去机遇的教训,也有主动因把握机遇的成功;既有地方离心影响对外关系的不利,也有国家统合渐复,支持对外关系的利好;在理性、包容、爱国的反帝反殖民族主义浪潮激励下,革命先驱和进步先贤着力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扬长避短,将客观的可能性转变为实践的现实性;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正确应对世界格局,领导中国革命,推动了近代中外关系的重新定位与型塑。
讲座的与谈环节,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向阳、房小捷、王欣瑞、樊明方,分别从宏大叙事与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中外历史书写的价值立场、思政课与学术研究的结合、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同汪朝光研究员进行了深入交流。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蒲传新最后从学术与现实两个方面,立于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对讲座进行了总结。
文:刘向阳
图:李云龙
审核:蒲传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