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7日,在党委教师工作部的支持下,马克思主义学院、生态环境学院到红旗渠干部学院开展教师培训班暨党史学习教育培训班。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海兰,两个学院近30名教师代表参加。
在纪念馆中学习百年党史
7月5日上午,培训班在红旗渠纪念馆展开。在红旗渠纪念馆内,一幅幅泛黄的照片、一件件陈旧的工具、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诉说着林县人民建造人工天河时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精神,纪念馆展览将红旗渠“为什么要”“为什么敢”“为什么能”一一再现,大家被当年的共产党员和十万林县人排除万难、战天斗地、“定将山河重安排”、“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的顽强斗志深深感动。
在话剧中感悟红旗渠精神
话剧《红旗渠》共有14幕,分为上下两部分,根据林州人修建红旗渠的真人、真事编排出来,表现了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林县人用10年时间创造了一个人间奇迹,同时也孕育而形成了中原文化的内涵“红旗渠精神”。这种精神是理想信念的追求,是民族文化的体现,是对生命意义的讴歌,是对英雄主义的礼赞。老师们在观看过程中情不自禁潸然泪下,深受动,纷纷表示要把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运用在教学中,科研中,坚守立德树人初心。
在走“水长城”的实践中重温入党誓词
7月6日,老师们从攀登798个台阶开始走“水长城”的实践教学,整个实践教学绕着蜿蜒曲折的太行山上的红旗渠行走三公里,途径团结洞,青年洞等,一路上都还能看到当年修建的责任碑,当老师们在渠岸石墩上行走的时候,都情不自禁发出感叹“太不容易了”,所有培训班老师们在青年洞重温入党誓词,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忘立德树人初心。下午,老师们一起认真聆听了《红旗渠精神的当代意义与启示》报告,观看了访谈记录《巍峨山碑 •杨贵篇》。
在观摩庙荒村中感知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
—红旗渠精神的延续
7月7日,老师们到庙荒村观摩,听老党员讲扶贫故事。走进最美乡村,感知从脏乱差到最美山村的变化,了解扶贫干部的艰辛历史,老师们被最美山村的变化感到惊叹不已,纷纷表示,这就是红旗渠精神的延续,更是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作为高校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更应立足本职岗位,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接着,老师们参观了谷文昌生平事迹展,在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谷文昌身上看到“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在殷墟博物苑中探寻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最后,老师们在殷墟博物苑中结束本次培训。甲骨文的发现和殷墟的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重新构建了中国古代早期历史的框架,使传统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成为信使。以宫殿宗庙建筑和王陵大墓为代表的商代建筑,树立了中国宫殿早期宫殿建筑和皇家墓葬的典范。以青铜器、玉器为代表的殷墟文物证明商朝的青铜冶炼技术已经非常发达,著名的司母戊鼎重达875公斤,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为晚期商代文明传统提供了重要的证据。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
(文图/侯祥晴 审核/吴闻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