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丽,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习近平经济思想、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已发表核心期刊学术文章30余篇,主持各级相关课题项目10多项。荣获2023年陕西省“思政大练兵”教学标兵称号,荣获西北工业大学第三届优秀教学研究奖特等奖。
以跨学科教学实践助力新时代进阶式思政思维培养
高校思政课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新时代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与时代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中强调,“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在新征程中,工科高校应基于自身特点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洞察需求,以进阶框架对接学生成长脉络
进阶式思政思维培养的首要任务在于深入了解学生的成长需求与思维特点。传统思政教育方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参与和主体能动性,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同时,德育与智育在思政课中往往被人为地分离,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难以形成完整的思政素养和道德观念。加之当前快速发展的新兴技术加速了学科的交叉融合,单一学科的思政教学难以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思政课程学习目标,将思政内容设计成系列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学习任务,有助于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思政知识,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等高级思维能力。
融合创新,以跨学科教学激发思维活力
进阶式思政思维培养的核心在于融合创新,具体来说,主要是以德育教育为核心,注重将多学科知识背景融入思政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实践参与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不同阶段逐步提升思政思维能力,以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递进性、实践性助力学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思政观念和系统性思维能力。例如,面对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结合国家“数据要素×”行动计划、数据要素市场化、数据伦理与隐私保护等热点问题,设计思政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数据要素确权、前沿数字技术激发新质生产力涌现等问题。
价值引领,以德育教育塑造时代新人
进阶式思政思维培养的最终目的在于价值引领。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注重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与思想特点,将学生的专业背景、社会现实与思政课程内容和价值意蕴紧密融合,落脚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价值引导方法上,张老师注重运用冲突性叙事等教学方法,通过呈现价值冲突与矛盾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与讨论,之后再结合现实矛盾、解决办法与国家政策进行价值澄清与引导,使学生在思辨中明辨是非、在讨论中达成共识。此外,张老师还注重将校史校情与“总师育人文化”等特色资源融入其中,通过讲述学校最新学科布局如何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如何运转,从身边事例出发激发学生的切身体会和认同感。

图文:张丽丽
审核:王彦革 贺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