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动态 -> 正文

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读书会第三十期活动顺利举办

时间:2022-06-26 浏览量:

为深入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2022年6月25日,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读书会第三十期活动主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进行学习研讨。本次读书会由我院思想政治教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鲁杰教授发起,学院硕士生张昊主持,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波作为对话教师应邀参加。

读书会的第一位导读人是我院硕士生王晗熙同学。她从五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背景介绍。习近平总书记从2018年在北京大学考察到2019年出席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到2020年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再到2021年在清华大学考察,202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相继在4年时间中进行广泛考察。第二部分,内容概要。此次出行分别考察了五大场所,一是立德楼观摩思政课智慧教室现场教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二是参观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大学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在党的关怀下发展壮大,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一定要把这一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传承好,守好党的这块重要阵地;三是博物馆门前广场同老教授、老专家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代表亲切交谈,中青年教师向老教授老专家学习,立志成为大先生,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上不断创造新业绩;四是参观图书馆,要精心保护好人民大学馆藏红色文献,逐步推进数字化,让更多的人受到教育、得到启迪;五是世纪馆北大厅同师生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一支优秀教师队伍、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第三部分,重点解读。围绕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三个问题展开重点解读。我国教育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通过大课程和大先生来培养;最终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第四部分,研究综述与展望。一是思政课教学实践研究;二是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构研究。第五部分,问题与思考。在当前大、中、小学教学体系相对各自独立,教学目标具有一定差异,同时交流渠道有限、信息不对称的现实状况下,应当如何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衔接?又应当以何种方式和标准检验和评价建设效果呢?

接下来,由学院博士生杨璐静同学进行导读。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进行阐释分析。第一部分,坚持立德树人。2022年4月25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第二部分,传承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红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和引领未来。瑞金、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无一例外因为“红色”而书写了历史。“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中国人民大学从陕北公学成立之初就鲜明提出要培养“革命的先锋队”,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培养“万千建国干部”,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培养“国民表率、社会栋梁”,再到新时代提出培养“复兴栋梁、强国先锋”,始终不变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展现了“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希望中国人民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人大师生的自觉追求。第三部分,推动教育发展。用六个“办好”揭示了推动教育发展的关键要义。办好高校,首先要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办好高校,一定要重点办好思政课;办好高校,一定要注重传承;办好高校,不仅要注重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的教育,而且要同样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教育和发展;办好高校,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办好高校,要求青年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第四部分,创办一流大学。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导读环节结束后,张波教授和鲁杰教授对两位同学进行了点评,认为两位同学对文本内容总结全面、理解深刻,在历史渊源、现实意义、实践路径部分的解读十分准确。张波教授首先表达了对我院硕士生王晗熙同学的肯定,认为王晗熙同学在导读过程中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将文本的7个要点巧妙融合,有所侧重,有自己的思考和追问,体现了严谨规范的学术态度,也对该同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建议要更切实的落实到自己的学术目标的培养上,更实际、更微观的展开学术思考。鲁杰教授也肯定了王晗熙同学对文本的梳理脉络清晰。同时两位教授都对我院博士生杨璐静同学的导读内容给予了肯定,张波教授指出,该同学的导读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和挖掘出更深入的内涵。鲁杰教授建议杨璐静同学应注重导读的逻辑性和相关性,对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在历时两个小时的读书会中,同学们踊跃与两位老师交流读书心得,探讨相关问题,两位教授针对“如何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衔接”这一问题与同学们进行探讨。张波教授首先从吉林大学对课程思政的调查研究,折射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问题中,指出目前大中小学教学体系相对独立,教学目标具有一定差异,要从目标上找到一个共同点撬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同时建立相对恒定的评判标准检验建设效果。鲁杰教授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介绍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推动阶段,初期是以座谈的形式,增加信息的交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中期主要是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建立长效机制和相互配套的机制,后期则是要通过政府机关的配套措施强力推进。同时鲁杰教授指出,可以通过网络评教的方式,以学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检验标准来反映教育效果。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源源不断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撑。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来强调,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的政治远见和深厚情怀。我们只有紧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才能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专家简介:张波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匡亚明教授青年学者。吉林省第七批拔尖创新人才。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学术文章6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撰写研究报告获得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并表扬。多项成果获得吉林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出版学术专著三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中国法学会重点项目1项和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规划基金通讯评审专家。

图/文:吴文蓉 审核:李刚

上一条:樊明方教授为“凌云班”讲授中俄、中苏关系史

下一条: 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准确理解革命精神 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专题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