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前沿学术论坛一共收到论坛投稿论文459篇,经会务评审组评审,评选出优秀论文,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5项,优秀奖20项。具体名单如下:
一等奖5项
1.朱新荣,信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赋能人的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主要困境和现实出路》
2.赵姗,郑州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赜》
3.吕焰,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时代新人生成逻辑的认识论溯源及反思——以马克思对“共产主义新人”的认识论阐发辨正为考察》
4.李芳、骆贺敏,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演变研究——以Nvivo12 Plus软件分析中央252份政策文本》
5.李旭,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被看见”的女性:新时代青年女性群体意识觉醒的应然之思》
二等奖10项
1.张明,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数智技术赋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理论与实践》
2.高琦,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副教授,《“大思政课”视阈下军队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探索》
3.张驰,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思想政治教育定量研究范式的现实考量与进阶探索》
4.祝小明,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流意识形态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逻辑定位、现实隐忧及提升策略》
5.温海霞,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习近平新时代劳动幸福观的生成逻辑、核心要义和实践路径》
6.叶恒语、刘朝阳,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教育: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维度》
7.高天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算法推荐与精准思政的辩证理路》
8.孟繁慧、程志波,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教授,《当“机器”走入“精神”: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精神生产的风险样态与范式超越》
9.郭琼,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电子游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重维度——以〈黑神话:悟空〉为例》
10.谢智,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硕士研究生,《数智技术赋能法治教育场景化的生成逻辑与优化路径》
三等奖15项
1.沈自友,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ChatGPT类大模型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路径探赜》
2.杨会科、冷春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数智时代基于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的网络素养教育探析》
3.万信、曹洪军,南京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教授,《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共建模式的建设要求及其实践路径》
4.戴晓洁、于竹君,西北工业大学,助理研究员,《浅论大学生保密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建构》
5.任艳妮、李晓青,西安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以“融合式教学”推进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和实践理路》
6.李玲玉,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教育家精神的生成逻辑、理论特性和弘扬路径》
7.王媛,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要求》
8.刘勇,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新质生产力的文明叙事和文明图景——基于智能生产力的考察》
9.耶旭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列宁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论述及其现实启示》
10.沈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45度青年”的群体画像、成因及引导》
11.马越,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两个结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动理路及谱系特征》
12.潘莹莹,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总体历史辩证法视域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机理》
13.陈霂,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论哲学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和融通》
14.崔晶鑫、刘书文,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大学校园仪式文化育人功能及其提升路径》
15.杨婧怡,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数智时代场景化传播驱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图景、问题透视与实践进路》
优秀奖20项
1.汤桢子,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设的深刻变革与优化路径》
2.高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进路》
3.成园园、王朋玉,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CIPP评估分析》
4.黄昌民,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社会精神环境建设的逻辑内涵和实践理路》
5.罗含樱,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三重叙事逻辑》
6.张瑞琴,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探析》
7.杜妮,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层级镜像与互嵌实践: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空间逻辑及行动策略》
8.薛苏香、阎国华,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教授,《生成与彰显:主流媒体平凡生活叙事的育人效能探究》
9.侯若云,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国家文化安全治理制度化趋向研究》
10.吴倩、王慧新,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数字技术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理、挑战与实践路径研究》
11.廖文艺,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教学相长原则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内在意蕴、价值意义与创新路径》
12.王海龙,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网络成瘾学生画像赋能高校精准思政:价值、模型与路径》
13.帅阳,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叙事的数字隐忧及其治理》
14.祁嘉仪,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15.李博、徐霜,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生态振兴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径》
16.朱珊、刘树宏,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教授,《论英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多元教育主体》
17.张转转、李红霞,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与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在联系探析》
18.张亚泽、方金凤,陕西师范大学国家安全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党建研究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后真相”时代智能算法对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的情感影响及治理》
19.朱霞、姜雯玉,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副教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
20.蒋木子,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以文化人”的内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