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和《自然辩证法通讯》编辑部联合举办的“新时代科技伦理与社会发展工作坊”在我校举行。来自北京301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和我校的20余位专家学者从不同的学科和视角,对新兴科技造成的伦理困境和时代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工作坊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张云龙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编辑部李斌主任致辞。其后,北京301医院的赵美娟教授、西北工业大学闫毅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张恒力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李斌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冉令燕教授先后就如下主题做了报告:“理智与情感之间——面向未来的医学科学技术伦理文化辨析”、“化学学科中的思辨:分享几个例子”、“工程职业和工程伦理”、“不对称性与科技伦理的全球治理”与“智能无人系统的现状与挑战”。李斌教授、丁社教教授、张云龙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得林教授与赵美娟教授对报告进行了点评。这些报告既涉及到智能技术、生命科学的最新发展及其带来的伦理挑战与变革的可能性,还涉及到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同时回应了工程师面对伦理困境时的应然性判断与选择。围绕以上报告,与会专家学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长久以来,由于学科的分化造成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两种文化之间的对立,彼此之间由于老死不相往来而造成了种种误解。实际上,科学的进步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与关照,人文精神的发展同样需要科学成果的激活与丰富,科学与人文是人类文化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组成部分,只有两者携手并进,才能创造更加健康的文化形态。现实中,科学技术专家和人文学者接触之后,才不无惊异地发现,他们之间地距离并不像想象地那么大,共同的时代问题已经将大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只要每个领域都朝对方的方向走上一步,哪怕是小小的一步,也会创造出令人吃惊的可能性。科技的加速发展已经使人类进入所谓的“风险社会”,面对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不同领域的专家唯有紧密的交流协作,联结成具有抵御风险的“命运共同体”,才可能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本次“工作坊”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科技伦理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学术系列活动之一,旨在通过不同学科之间多维度的探讨与交流,审视科技变革对于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和技术应用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深入探求问题的纾解之道,凸显西北工业大学特有的人文精神和思想高度。
文/张云龙 审核/吴闻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