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科建设 -> 正文

《马克思主义科技与社会研究》创刊研讨会成功举办

时间:2023-04-12 浏览量:

2023年4月8日上午9:30,由西北工业大学发展规划处、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与社会发展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马克思主义科技与社会研究》期刊创刊研讨会在西北工业大学友谊校区国际会议中心第二会议室举行。二十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刊物基本情况、创刊的重要意义、期刊出版的相关经验以及刊物的传播与国际化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会议由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云龙主持。

会议伊始,由发展规划处樊琳致辞。樊琳提出,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刊质量,对标国家一流期刊建设,学校对《马克思主义科技与社会研究》期刊的创办给予大力支持,本期刊也是唯一入选西北工业大学高水平期刊建设专项计划重点项目的文科期刊。他表示,为落实学校党委举全校之力办好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决策部署,学校发展规划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在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各方面的资源保障,争取早日把本期刊建设成为一流期刊。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蒲传新衷心感谢了与会专家学者们的到来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科技与社会研究》期刊的重视,他提出本刊的创办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必要通过深入研讨等形式,共同推进期刊的建设和马理论学科的深入发展。

研讨阶段,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云龙向各位与会专家学者详细介绍了期刊筹备情况,包括期刊名称、办刊目标、发文范围、栏目设置、拟组建编委会成员、编辑人员基本情况等,他重点提出本刊的办刊宗旨是促进自然辩证法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推动对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研究的日益深化,引导社会大众对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相关问题的关注;推动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特色发展与其在学界和社会的影响力。其次,他对创刊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说明;最后,他对拟创办期刊的建设规划向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说明。

中宣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正局级)崔海教在致辞中对本刊办刊工作进行了高度肯定。他表示要真正办好刊物,必须处理好政治与学术的关系,坚持政治性与学术性有机融合,做到政治要强、学术要高;必须处理好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注重刊物的整体性;必须处理好马理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坚持以马理论学科为主,接纳八方。

科睿唯安中国区学术研究事业部高级大区经理赵冲首先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期刊遴选机制,重点提出开展人文学科国际化办刊建议,比如可以将一些高水平文章进行英文翻译,从而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此外,他还表示在办刊过程中要重视出版运营、编辑运营以及学术品牌的营销,从而提升期刊的社会影响力。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莫斌提出刊物创办要重视栏目设置和选题这两个方面。栏目的连续性会引起读者的持续关注,方便作者投稿。在选题方面,他认为可以通过经常性发布重点选题来增进期刊建设,加强对跨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等选题的关注。此外,他建议通过开设专栏对翻译类稿件、域外来稿、英文首发类稿件进行刊发,以加强期刊的影响力。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院长尤洋首先高度肯定了刊物的名称。其次,他对刊物的创办提出了宝贵建议,他认为刊物建设必须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所提出的基本要求,重点把握好术与道的关系;同时要加强数字化、国际化、精品化办刊策略。最后,他提出充分吸收利用学校自身优势,加强对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等选题的刊发。

《学术前沿》编辑部主任郑韶武提出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期刊,做到弘扬中华文明、引领学术创新、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此外,还要注重发挥期刊的宣传功能和理论传播功能,增强期刊的学术引领力和社会影响力,注重将政治命题转化为学术话题。最后,他强调期刊定位要明确,在期刊的划分上不宜过细,做到不偏离本位、不偏离学科属性。

南昌大学期刊社社长钟贞山从办刊的目标定位、理念、特色以及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分享交流。专业办刊、打造精品,形成特色,引领创新。他希望《马克思主义科技与社会研究》建设成为引领马克思主义科技与社会领域学术话语体系的阵地、成为学生创新的培育引擎与高端学者的交流平台,从而打造期刊和学者的学术共同体。

《未来科技》编辑部主任赵云波通过介绍《未来科技》的发展历程,认为期刊应打通人文学科、自然科学包括工程学科之间的通道,形成明确的作者与读者群体。应充分发挥西工大航空、航天、航海等优势学科特色,同时他建议期刊编委群体可以吸纳优势学科的专家与青年学者。如此一来,期刊能更好地服务于西工大一流学科的建设和学校自身的发展。

《浙江社会科学》编辑戴道昆从稿源与期刊数字化推广等方面展开。他认为,如何打动作者?如何获得优质稿件?这对于新创办的刊物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应该积极对标C刊的评价体系,重点关注编委的重要作用,期刊栏目设置与议题引导也是关键所在。此外他指出,要认识到期刊数字化推广的重要性,利用好微信公众号平台等传播途径来扩大刊物的影响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推广宣传效果。

《伦理学研究》编辑余露从期刊定位、栏目设置以及编辑职责与重要性等方面出发,进行分享交流。对于《马克思主义科技与社会研究》的刊名与定位,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同时,她对期刊固定栏目与特色栏目的设置也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与想法,并表示对于“对话与访谈”“青年论坛”栏目的欣赏与期待。此外,她也谈了关于期刊未来可能面临的困境、应对的方法、专职编辑人员的重要性等具有借鉴价值的内容。

世界科学出版社徐伟志对《马克思主义科技与社会研究》的创办谈了几点认识与建议。他认为要解决好刊号、学术评价、出版国际化等方面的问题,应充分发挥期刊后发优势,并且具备国际化视野,在出版中文版的同时,推出面向世界的英文版,使得学术交流突破地域限制,采用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与世界各国学者对话交流,获得国内外学术评价体系的认可,以扩大学术影响力,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

《新兴科学和技术趋势》编辑部副主任彭鹏指出,应重点关注期刊的稿源与约稿的时间安排等内容,他还表示在创刊初期,可以聘用经验丰富的资深编辑指导编辑工作,规范完善工作流程,这对于提高刊物的质量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会议最后,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科技与社会研究》主编胡大平作总结发言。胡大平教授表示,通过今天的深入研讨和交流,使其对于创刊的具体内容与做法等有了新思路新视野。胡大平还指出,《马克思主义科技与社会研究》是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视角,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与社会为主要内容,从而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他强调从科学技术角度切入对现代社会的理解,兼具理论与现实两方面的意义,这不仅可以推进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的理解和诠释,还能够及时关注时代的科技发展及其社会效果,同时培养一批具有一流思维能力的一流学者。

图文:王瑶光 腾洋洋

审核:李刚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2022年度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中再创佳绩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期刊编辑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