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科研工作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参加第五届马克思主义科技与社会学术论坛

时间:2023-06-02 浏览量:

2023年5月27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与社会发展专业员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大学哲学学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精神与科技伦理工作委员会协办的第五届马克思主义科技与社会(STS)学术论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师生相聚北航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科技伦理治理”这一主题,立足如何在科技创新前沿保持风向标,实现科技发展与伦理建设的统一,如何应对高科技发展带来的诸多问题,促进科技向善发展与高科技人才培养,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高速进程保驾护航等问题展开讨论。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云龙教授、吕天择副教授以及五名研究生参加本次论坛。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长赵月刚、工程与社会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张云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高宁代表主办方和承办方致辞。论坛开幕式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娜主持。

中国科学院大学李伯聪教授以“关于工程生态的研究”为题作主旨发言,他以“工程生态”为核心概念,指出传统的语词学中,“构成词语”的关系并非“并列关系”,而是“偏正关系”,即后者才是“中心语”,“工程生态”一词是以“工程”为核心对象和内容的偏正关系。在对语言学修辞学中的隐喻及其转变进行分享后,他强调要关注修辞学的定义和“范式”这一概念。他认为,“工程生态”可能意味着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范式转换”。此外,工程生态具有整体性、生态特性、立体网络性、复杂多样性、竞争、合作、共生、演化等特点,同时与自然生态存在相互关系,这为范式演进和走向工程生态范式提供了可能。

本次论坛共计组织五场论坛主题发言,近30位师生围绕论坛主题作报告。其中,我院张云龙教授以“社会正义:工程现代化的价值诉求”为题,引用哈贝马斯“现代性代表着解放、自由、进步”,指出应当以现代化的更为公正的方式推进工程建设,通过改变思想范式来重新呈现新的工程生态。吕天择副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技术进路的共性与特色”为题,指出在技术学习和创新方面,共性是各国都经历了长时间的技术学习以及从学习到创新的转变;而特色在于中国更快完成了这一进程,同时更加强调自主创新和技术体系的完整自主。研究生曹奥琪以“弥合机器人应用中的责任缺口何以可能”为题,基于马蒂亚斯“智能机器的发展使原本谁生产(操作)谁负责的责任归属出现难题”的理论,对不断凸显和扩张的责任缺口进行了探讨。

在大会闭幕环节,张云龙教授作学术总结,他强调时代变革给我们提供丰富材料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和道德的迅速更新,科技则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他鼓励青年学生成为思想的革命力量,并期待着未来更令人信心满怀地前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恒力教授在致闭幕词中,感谢来自祖国各地专家、学者和同学的莅临,在表达对大家未来奋斗的祝愿之余,同时也展露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中国矿业大学阎国华教授致下一届会议词,欢迎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到美丽的徐州交流、学习!本次论坛高度关注科技与社会这一主题,将问题导向与实际结合,严密论证,既是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更是一曲思想回响曲,激荡着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我院和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于2017共同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与社会学术论坛”,迄今已经举办了五届,第六届将由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

图文:曹奥琪

审核:李  刚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孙绍勇教授获批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下一条:我院获批陕西省社科普及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