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2025 年2月16日,“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组进行了集体备课,本次会议由蒲瑶教授主持,课程全体任课教师参加,会议围绕“如何将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展开。
会议伊始,郝保权老师就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相贯通进行发言,提出要坚持“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文化自信。全家悦老师认为,在讲解当代中国经济相关内容时,要系统全面地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其中。刘洪刚老师则围绕课程的教学内容、模式、方法、资源改革创新展开,强调要按照“四个要素”、“三个着眼于”、“六项基本原则”开展课堂教学。
与会教师们纷纷发表见解,指出要坚持以守正创新为根本方法,推动思政课程从数量扩张转向提质增效,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增加课堂互动、结合实际案例等方式,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从而提高出勤率。

会议最后, 蒲瑶 老师谈到人工智能时代要打造线上教育模式。一方面,借助 deepseek 强大的语言处理能力,快速生成并发布兼具深度与趣味性的思政教育内容,实现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另一方面,从拓展传播空间层面构建深度融合机制。借助deepseek对学生学习数据的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教育模式。 但在应用过程中, 也 要确保科技的使用符合道德和伦理规范 。
此次会议为思政课教师们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凝聚了集体智慧,明确了教学方向,为新学期“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文:蒲瑶 雷轲
审核:王彦革